发布于:2025-01-17 点击数:64
新年伊始,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林琳带领学院智慧农业团队的师生,对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季方萍家庭农场芦笋育苗基地进行了调研。该基地种植芦笋已有12年,依托北京农林科学院芦笋研究中心进行芦笋种苗培育工作,已陆续培育出5个品种共16棵“超雄株”。据负责人姜朝辉介绍,由于培育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较复杂,在目标品种的筛选上遇到了极大的壁垒,因此,他期待与我院智慧农业团队合作,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芦笋育种模型、芦笋生长模型以及芦笋成熟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芦笋病害自动识别与检测等方面的合作与研究,全面助力芦笋的种植、生产与发展。
陈林琳院长在现场与姜朝辉深入探讨了合作的前景,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芦笋多种分析、应用、研究与发展充满希望。她指出,“根据在辣椒智慧化方面的经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能够深入捕捉芦笋病害的各种图像特征,从而通过算法对病害进行早期预警,进而推动芦笋种植的增产增量以及种植过程的绿色化,为实现芦笋种植品牌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现。哦邮ι狗窒砹烁髯栽谂┮瞪械那咨砭敫形,陈院长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形成的智慧农业,不但对我国传统农业的智慧化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我院师生的专业教学提高也直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团队成员应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熟练掌握这些前沿科技,努力为我国智慧农业贡献力量。(图文/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